当地时间6月20日,瑞士国家银行(即瑞士央行)公布利率决议,如期降息25个基点,将基准利率从1.5%下调至1.25%。
瑞士央行在货币政策声明中称,与上一个季度相比,当前的潜在通胀压力再次下降。随着基准利率的下调,瑞士央行能够维持适当的货币环境。
与此同时,瑞士央行表示,将继续密切监测通货膨胀的发展,并在必要时调整其货币政策,以确保通货膨胀在中期保持在与物价稳定一致的范围内。
今年3月,瑞士央行将利率下调了25个基点至1.50%,在2022年3月以来逐步加息至1.75%的十年高位后的首次降息,令市场感到意外。瑞士央行在当时也成为在经历高通胀后首个降息的发达经济体央行,市场普遍认为瑞士央行会维持利率水平不变。
随后,瑞典央行、墨西哥央行、加拿大央行、欧洲央行等多个央行宣布降息。市场普遍预计,英国央行将在8月降息。
此前,欧洲中央银行6月6日决定,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。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10月停止加息以来首次降息,“抢跑”美联储开启首次降息,在下调利率的同时,欧央行同时上调了通胀预期,并上调了对经济增速的预期。
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、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认为,以往欧央行一般在美联储之后加息或者降息,但今年在美联储年中降息预期化为乌有之后,欧央行毅然决定降息,这突显出今年在货币政策走向上,全球各国央行的决策越来越独立。不仅如此,日本央行在维持了八年的负利率之后,今年还逆势采取了加息举措,历史性地将负利率转正。
当前全球货币政策走势继续分化,欧洲多国率先步入降息周期,而美联储依然坚持等待通胀回落到2%的目标区间才步入降息周期。
在此背景下,中国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,在一季度率先采取降准和结构性降息之后,未来中国央行还有机会继续降准降息。刘英表示,可以预见的是,未来一段时期内,全球分化的货币政策不仅将带来分化的利率环境,也将带来分化的经济增长态势。
全球新一轮“降息潮”进一步加速,我国货币政策立场如何?今年年初,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回应金融热点问题时表示,2024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将朝着压力减小的方向发展,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有所收敛,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,拓展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。
6月19日,2024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,今年以来,全球通胀高位降温,但仍有较强的粘性。欧央行等一些央行已经开始降息,一些央行还在观察,预期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也会降息,但总体上还保持着高利率、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。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,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,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。
图片
记者:潘福达配资平台哪个是实盘的